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文国玮:城市规划治本 交通工程治标

来源:都市世界网  

文国玮:城市规划治本 交通工程治标

个人简介: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现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局(司)工程师,1982年至1985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教,1985年至今。“桂林中心区详细规划” 1988年,获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控制方法”研究 1991年,获国家科技成果证书;“中山市小榄镇总体发展战略研究” 2001年(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完成)。主持完成柳州市、桂林市、中山市小榄镇、东山县等城市总体规划,温州市信河街地段、海口市旧城保护地段、中山市小榄镇旧城区、漳州市旧城区、泰安市时代发展线、梧州市西江防洪堤地段等旧城改造、整治规划及详细规划、城市设计。

主要事迹:

 

我们讲了两个现代化,一个是公共交通的现代化一个是道路系统的现代化。还有第三个现代化;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在理念上也要变革。我们的交通管理部门要保证交通秩序良好,要保证交通安全,这都是对的,但是交通管理最根本的原因是提高整个路网的交通效率,那就必须按照交通规律去做事情,同时使交通安全和秩序良好。如果是只考虑交通秩序、交通安全的话,路上没车的秩序最好、交通最安全。客观事实道路上就是要有很多的交通,而且还是在不断的增加,我们怎么样来解决交通问题、来分散交通、引导交通到别的地方去,比如说将公共交通转移到地下去,为小汽车布置快速畅通的道路,普通道路的交通压力就会大大下降。

另外,每个交叉口的效率决定了整个路网的效率,交叉口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红绿灯的灯制。在英国由于没有非机动车,红绿灯周期是一分钟,意味着红灯的时间最多半分钟,平均红灯时间是15秒,车开过来了平均等15秒就可以走了,或者说排队就平均排15秒的队,然后绿灯开了就可以过去了,等候时间短了,能耗消耗就少,废气排放少了,污染就少了。我们城市过去单向位红绿灯的周期大概是两分钟,等红灯的时间大约是一分钟,平均等候时间是30秒,无论是等红灯的时间还是排队的时间都是英国的两倍,污染也是两倍,能耗也是两倍。我们现在多向位红绿灯周期是四分钟,意味着有三分钟是红灯,三分钟平均等候时间是90秒,排队也是90秒,是英国的6倍,简单的一个算术就能算出来,四分钟一个周期灯制的车辆延误、耗能、污染是英国的六分之一,这样会加剧交叉口的拥挤状况,在路网上形成更多的拥堵点,造成整个路网的效率下降。有人认为解决红绿灯问题只要多放几个车道就可以了,那么四分钟可以多放几个车道,两分钟也可以多放几个车道,所以多放几个车道同灯制没关系,不是多放了几个车道效率就提高了,不是这样的情况,当然如果有交通民警指挥,效率会提高。所以,城市交通管理也需要现代化。搞好科学的交通管理,还有一种方法,在每个交叉口前放一些感应的仪器,来一个车就知道来一个车,来两个车就知道来两个车,来多少车频率多少,交通量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红绿灯就可以调配最好的配时方案。当然,这都是一种理论性的东西,做起来要费很多劲,而且交叉口是四个方向的,四个方向都要同时满足就很困难,就要判断哪个是主要道路、哪个是次要道路,哪边来的车多一点,哪边来的车少一点,两边都来的时候怎么样使效率更高一点,这就很复杂,所以讲交通智能化管理,方向是好的,做起来太难了。 

有人说城市中要搞公交交通走廊,就是把很多公共交通集中到一条路上,那其它道路上就没有公共汽车了,就不方便了。公共交通有个“公交线网密度”问题,线网密度大了大家坐车方便,线网密度小了大家坐车不方便。如果一条道路上集中了过多的公交线路,过多公共汽车进进出出,占用道路面积也大,对道路交通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那一年中央电视台播了一个公共交通拥挤的节目,就是这个问题,后来没有能解决,实际上有办法解决,第一个我们现在公共交通这种运营体制要改,公共交通线路网要由城市规划决定,不是我这公司想开什么线就开什么线,同样一条线路好几家公司都开就不对了,对道路交通影响非常大。然后就是线网密度分配的问题,每条道路上不能超过多少条公共交通线路,每隔一段道路都有公共交通的服务,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能说通的。归根结底还是城市规划,所以城市规划是治本,交通工程方法是治标,标本要兼治,但是要以治本为主,就是说从科学的角度来对待规划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就能取到一个好的效果。

现在北京大搞BRT,什么叫BRT?在美国在为了解决城市郊区化以后郊区分散建设的问题提出了一个TOD模式,通过开设轨道公交线路,建设有吸引力的服务性集中社区,以改变分散建设和低土地使用效率的状况。在美国也只是在大城市的郊区进行了试验,并没在中心城区运用。TOD模式是一种轴向的交通模式带动轴向的土地使用的一种模式,而我们在中心城是双向的交通模式,双向的土地使用,从理论上来说就与TOD模式的概念不同。在巴西城市库里蒂巴,城市沿五条放射轴发展,在发展轴上布置了按地铁模式管理的公共汽车Matro-bus(就是现在所说的BRT),其两侧是高强度的土地使用,再外侧是其他机动车主路,可以看出,其土地使用模式和交通使用是一致的,把公共汽车和其它的车分开,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互不影响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中国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双向土地使用和交通都很强,没法解决两个方向谁优先的问题,如果再把BRT和其它的车辆都放在一条道路上就会互相干扰,交通通行规律改变了,就容易造成道路通行效率的下降。如果是在旧城区里,道路本来很窄,再给BRT专用道,就是人为的把道路的空间给压缩了,那就会非常拥挤,就会出问题。像杭州老百姓就坚决要求把贯穿旧城的B2线路取消。北京的道路还宽一点,已建设的B1、B2、 B3线是从旧城边的永定门、朝阳门和安定门向外放射的线路,比杭州的B2线合理一些。但是BRT存在着很多问题:从道路使用效率上,可以明显地观察到,BRT专用道上空荡荡的没车,两旁车道挤的要命,实际上是BRT对道路资源使用的效率降低,为什么形成这样的情况呢,我们红绿灯是四分钟一个周期,所以BRT线路也是四分钟一班车,那就是说红绿灯之间整个车道上只会有一辆车在通行,如果两辆车通行就成串车了。从目前客运量上说,BRT四分钟一班车,一个小时只有十五班车,一班车以二百人计,十五班只有三千人,每小时为三千人的运量,而普通公共汽车由于一分钟一班车、两分钟一班车,可以达到每小时五千到八千的运量。从运行速度上说,北京的BRT平均为每小时二十二公里左右,东西长安街的公交车速度可以超过二十公里,如果大站快车可以达到三十公里,走快速路的直达车可以达到五十公里,BRT的优势并不明显。有人说BRT的造价低,是地铁造价的十分之一,是轻轨造价的四分之一,但是地铁和轻轨把道路上的客流量拿到专用通道上,解放了道路的生产力,是值得的,而BRT的造价是普通公共交通线路的十倍(BRT线路一个车站一百万,一个普通公共交通车站两三万,贵了三十倍到五十倍,一辆汽车二百万到三百多万,普通公共汽车三十万到六十万),也就是说建一条BRT可以建十条普通公交线路,两条普通公交线路就超过BRT的运量,如果把十条公共交通线路分散到城市当中,让大家都能更方便的乘坐公共汽车的话,不是更能体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精神了吗?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修这种不经济的公共交通线路呢?

很多搞交通的人都在说:我们的交通设施的建设赶不上交通的发展。我可以告诉他永远赶不上,为什么永远赶不上,如果你用一种非常僵硬的思想去考虑,永远也赶不上。马克思主义有一句著名的名言,叫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这就是非常科学的东西,我可以给你看一张照片,是在工业革命不久西方城市的交通状况,比现在拥挤多了。为什么?交通工具很落后,大量的农民进城以后在一个非常拥挤的环境里进行生产和居住。城市的发展要求城市的道路系统要不断变革,交通工具要不断变革,居住的布局、工业的布局要不断变革,这些都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只有变革了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不但适应城市的发展,还能促进城市更快、更好地发展,这就是革命。革命不是说把谁推翻了我来当官叫革命,而这种变革要往好的方面变革。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要进城,这条道路堵得要命,那条道路很松,我肯定走这松的道路,这就是一种选择性。比如说在原来一个非常堵得地方住,在那里工作我忍受不了了,我就会选择到一个比较松快的地方去工作、去居住;我在这个城市我生活不下去了、我就会到别的城市去生活。所以,城市绝对不是无限制的发展,城市交通也不是无限制的发展,必然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么变革、要命停滞。城市发展的曲线是由开始的低速,然后是一个快速的发展,然后趋于平衡,平衡到一定程度甚至要往下去,这样一个发展规律。要一直发展下去,那只有建立体城市了,在北京盖一千层的大楼,上面工作的、居住的、服务的什么都有,就在这楼里生活就可以了,交通也缓解了,但是这样的城市不是宜居的,人们也不会愿意生存在这样的城市中。 

推荐阅读:

潘家华:城市未来的低碳转型

访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曹南燕

彦坂裕:紫蚕岛形状源于瞬间

马克斯:醇厚荷兰风味醉京城

编辑: 郁金香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