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黄汉民:与福建土楼 相伴相随的“建筑人生”
来源:《设计家》 日期:2008-12-12
前言:
今年7月,“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让土楼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民居备受关注,社会上一时兴起“土楼热”。对此,国内最早研究土楼的专家之一--福建建筑师黄汉民说,土楼研究“才刚刚开始”。黄汉民先生调查、研究土楼已达27年之久,早期他通过实地调研,最早发现并介绍了 “闽南土楼”,使“福建土楼”的类型更加多样,内涵更加丰富。而今,他极力呼吁有关方面从长远眼光出发,注重独具特色的典型土楼(包括未列入“世遗”的部分)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改善土楼居民的生活环境,处理好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的关系。他同时热切地希望现代的建筑设计能够从传统民居中吸取有益的启示,用建筑师的方式去面对环境、能源与生态的问题。 尽管在福建土楼及传统民居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实绩,这些工作却是黄汉民的“业余工作”。他的本职工作是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从事当代建筑设计。出于对土楼及传统民居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它们对当下建筑创作的借鉴意义,也出于一个建筑人的责任感,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开展研究工作。在1980年代发表了关于福建传统民居的硕士论文后,海内外许多学者到福建看土楼都“少不了叫我带路”, “我也因此得以免费考察,‘顺手牵羊’测绘调研,从而延续了福建土楼的研究。就在一无科研课题立项,二无研究经费的条件下,利用建筑设计工作之余的时间,单枪匹马,艰难跋涉。” 如今,黄汉民先生已经年满65岁,精神矍铄的他,既有四处考察传统民居的热情,也有赶写我国传统民居研究书籍的急切。不变的,是坚持而乐观的状态。 “回顾四十多年的建筑生涯,自认为十分幸运,又十分知足。” 《设计家》:您最早是怎样进入建筑学专业的? 黄汉民:那是很偶然的事。1960年我报考大学时,福建的中学都在争夺“高考红旗”。为了提高升学率,都是班主任根据你的学习成绩帮你填志愿,自己没有太多想法。我的家庭出身不好,数理化成绩再好也不能报尖端科系,像核子物理这些学科都是要“红五类”。老师给我报志愿的时候说,你数学不错,报个土建系吧。当时并不知道建筑学专业是干什么的。以为设计建筑要计算,要数学好,以为就是现在结构工程师的工作。报了以后我去翻一翻招生简介,上面说建筑学专业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美学,要学美术。我对画画还有点兴趣,就问老师能不能改这个专业,老师说可以啊,就给我改成建筑学专业。因此我学建筑是比较偶然的。但是学了之后自己还是很有兴趣,因为建筑设计不仅需要科学技术层面的知识,还需要艺术、人文的素养。 《设计家》:当时您对自己在清华的学业有什么样的感受? 编辑:栀子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