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周炳鉴:深耕盆景五十载 名冠岭南红果王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廖靖文 日期:2010-7-13
培土掐枝胆大心细 经年累月坚持做笔记 跟其他的艺术品不同,一盆盆景的形成,除了成功选胚、细心雕琢,还要经历时间和风雨的考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玩盆景的人不少,但真正成为专家却寥寥无几,周炳鉴就是有这份心思和坚持。 每培育一个树胚,周炳鉴都会在笔记本上开一个“专栏”,记录它们的成长历程。从一段秃秃的“光棍”树桩,到枝托显现雏形,再到开枝散叶,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经年累月,要费去多少心血,外人难以揣测。 “培土掐枝是栽培的基础,都是手工活,要胆大心细。”一个长得合适的芽,长到枝条如甘蔗大小,就要将其掐断,再发芽,再长到枝条如拇指大小,继续掐断,继续长芽,如此枝条由中指、烟、筷子、香、牙签大小一步步递减下去,最后枝开叶散,才算成型。 与种树种菜也不同,盆景所需要的土壤并不是越肥沃越好,而是疏水透气为佳,一般来说老工厂锅炉锻炼出来的煤渣是最适合的土壤基质,但是对于周炳鉴这样的工薪阶层也是不小的负担。后来他自己尝试用废煤渣和粗砂混合成基质,加上废旧的海绵和树枝,没想到效果非常好,成为合适又便宜的基质。 整个培育过程的每一步,周炳鉴都会悉心记录下来。哪怕是这一次失败了,也会成为宝贵经验,即使树胚不幸夭折,他也不会就此放弃,要找出原因,得出对策,将“死亡报告”写得清楚明白。“盆景栽培讲究因势利导,不能照本宣科”。几十年下来,周炳鉴的笔记本,已经是厚厚的几大册。跟他的盆景作品一样,这也是珍贵的心血结晶,将一直传承下去。 推荐阅读: 编辑:于会莲
|